成都,進擊的十年
2020-12-29 07:33 來源:澎湃新聞·澎湃號·湃客
字號
原創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
一群國家地理控,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
2010年至2020年間,深居中國西南腹地的成都,發展迅猛。
十年,成都GDP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從第13名躍居到第7名,經濟總量跨入“萬億俱樂部”。
2010-2019年中國城市GDP排名TOP15 | 制圖@楊寧&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十年,其新增城建面積翻了超1倍,成為除北京外全國第二個擁有“六環”的城市。
2010-2016年成都城建面積變化示意;2017年及以后暫無衛星數據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十年,成都地鐵從無到有爆炸式增長,發展速度位列全國甚至全球第一。
2010-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變化 | 制圖@楊寧&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十年,成都美譽接連不斷,如“潮都”、“音樂之都”、“美食之都”、“新一線城市榜首”、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”等頻頻霸占網絡熱搜,堪稱紅透了半邊天。
在成都能夠遙望雪山同樣是成都的熱點話題之一 | 攝影師@嘉楠
生活在成都的人們,既能在大慈寺、武侯祠、文殊院等竹林廟宇中漫步,又能在時尚前衛的奢侈品店前穿梭。
有上千年歷史的文殊院與成都CBD同框 | 攝影師@余書瀚
既能沉醉于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,又能享受喝蓋碗茶、看大熊貓、吃火鍋冒菜的巴適日常。
翻滾著大量辣椒的成都火鍋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十年,成都之變可謂“百變”。
對于這座擁有“三千年煙火人間”的城市來說,短短十年,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?
又為其帶來了怎樣的意義?
2010-2013
①新征程
2010年9月19日,剛過而立之年的“天府第一鐘”停擺。
大鐘所在的成都電信樞紐大樓面臨被拆除的命運,這座堪稱上世紀成都地標的“老鐘樓”,將徹底變為歷史。
成都老鐘樓 | 攝影師@王毅
幾天后,已經修建5年的第一條成都地鐵——1號線終于開通,成都成為中國大陸第7個開通地鐵的城市,在西部地區率先駛入了“地鐵時代”。
地鐵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之一,它不僅能串聯起土地與財富,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,漸漸改變著人們的城市記憶。
1號線開通當日在地鐵上拍照的人們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2010年9月27日,激動數日的乘客拿著地鐵票在站內排起長隊。那一天,北到升仙湖,南至世紀城,許多人坐了不止一個來回。
雖然這條線路只有18.13千米,但它卻是溝通成都南北最重要的生命線之一。
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路線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而就在這條線路的南端,更大的變化已悄然到來。
2010年9月1日,中共四川省委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天府新區規劃,這個未來將震驚世人的藍圖,漸漸在一片茫茫無際的田野上萌芽。
成都天府新區規劃范圍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天府新區的宏偉構圖著實來之不易,自21世紀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提出后,作為西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成都,肩負重任。
隨后,成都一路向南發展,在農田村莊上鋪設大道、建設橋梁,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,也自道路兩旁拔地而起。
曾經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已繁華無比;下圖是科技感十足的五岔子大橋與遠處的天府大道同框 | 攝影師@王毅
歷經十余年風風雨雨,位于老城區以南的天府新區才應運而生。
2011年底,天府新區正式從規劃階段步入全面建設階段,其規劃人口達580萬至630萬,相當于再造一個“新成都”。
如今的天府新區已是成都的第二個核心城區 | 攝影師@姜曦
同樣是這一年,由成都東站開往長沙的K578次列車準時發車。
這是成都東站新建后發出的首趟列車,標志著西南地區規模最大、功能設施最先進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客運站已正式投入運營。
成都東站中密集的人流 | 攝影師@小藝
搭上東站火車的成都人,最快約1小時可達重慶,4小時可到蘭州、西安,6小時可達廣州、北京,8小時可到上海、沈陽。
成都與全國的連接,更為緊密。
從成都東站出發的成昆高鐵正向昆明飛奔而去 | 攝影師@蔣小翼
除此之外,為了推進鐵路、公路等與城市軌道交通的有機互補,構建滿足多層次出行需求的一體化軌道交通體系,成都地鐵也在逐漸發力。
2012年9月,途經成都東站的2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,成都的西北至東南地區通過地鐵連接起來,成都地鐵開啟了“十”字運營時代。
1號線與2號線一期路線示意;通過地鐵2號線,人們無需出站即可換乘火車,大大節約了出行時間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2013年6月,2號線西延線開通,這是成都首條連接中心城區與近郊區縣的地鐵。
通過這條地鐵,從犀浦(郫都區)“進城”的時間由兩小時大大縮短至半小時。
2號線西延線 | 攝影師@尹攀
正所謂“地鐵一響,黃金萬兩”,地鐵拉大了城市空間,重構了城市格局,沿線樓盤價值飆升,新的商圈開始崛起。
三年間,成都萬象城、金牛萬達廣場、來福士廣場等集商業、辦公、娛樂于一身的“城市綜合體”紛紛入駐,不斷沖擊著春熙路、騾馬市、鹽市口為代表的傳統商圈。
地鐵1號線沿線的天府大道也于2012年再次升級,規劃長度150千米,是全球最長的城市中軸 | 攝影師@蔣小翼
同時,具有國際范兒的新地標雙雄并起,一座是位于2號線附近的中國西部第一高塔——天府熊貓塔,一座是位于1號線附近的世界最大單體建筑——環球中心。
其中環球中心總面積達170多萬平方米,相當于7個鳥巢,20個悉尼歌劇院,不少人戲稱如今它是環球中心,未來,它將是宇宙中心。
俯瞰環球中心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然而2013年4月26日,從成都發出的一列快鐵,卻真的開往了更大的世界。
它便是蓉歐班列,中歐班列的支線之一,“一帶一路”上的重要陸路紐帶。
蓉歐班列路線示意;截至2019年,蓉歐國際班列通達24個海外城市,全年開行1591列,開行量位居全國第一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通過這趟列車,成都周邊和西南地區的貨物,最快11天即可抵達德國,運輸時間約是傳統海運的1/3,運輸費用僅約為傳統空運的1/4。
自此,以成都為樞紐的這條國際通道,串聯起了西部的廣袤腹地,串聯起了泛歐泛亞的巨大市場。
而成都,也將成長為世界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節點。
2014-2017
②大爆發
2014年,開放發展的成都,商業地產迎來了最璀璨的一年。
新年第一天,成都的頂級商場IFS正式開業,隨后吸引了普拉達、迪奧等奢侈品牌入駐,代表著成都街頭的潮流前沿。
而“爬上”IFS大樓的大熊貓,則以“屁股露于人前”的獨特姿勢,成為諸多游客拍照打卡的網紅地。
仰望成都IFS(成都國際金融中心) | 攝影師@李毅恒
10個月后,僅有一街之隔的遠洋太古里開業,入駐其中的愛馬仕、紀梵希、Gucci等眾多奢侈品店前人流不斷。
自此,成都春熙路商圈煥然一新,并逐漸成長為全球矚目的百億級商圈,于新一線城市中獨領風騷。
在太古里街上漫步的人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在投資、消費、外貿的共同拉動下,2014年,成都GDP首破萬億大關,象征著這座位于西部地區的內陸城市,終于跨入了“萬億俱樂部”。
但商業的爆發并非成都崛起的全部,對于這片曾有“蜀道難”之稱的土地來說,大山的阻隔,是其發展的巨大制約。
遙望成都四周的大山 | 攝影師@王鈺權
天塹如何變通途?交通的開拓便是重中之重。
2015年,隨著第二繞城高速公路開通,成都成功連接周邊12個區縣,人們兩小時左右即可繞成都一圈。
成都放射+環狀公路交通示意;其中第二繞城高速于2017年更名為“六環”,成都成為繼北京后全國第二個有“六環”的城市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鐵路上,中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——西成高鐵于2017年通車。
這條穿越了7座特長隧道的鐵路,讓西安到成都的最短時間,竟從11小時縮短到3個半小時。
請橫屏觀看,西成高鐵穿越油菜花田 | 攝影師@靳晰
更令人欣喜的是,成渝兩地間的第三條鐵路大通道——成渝高鐵也于2015年年底通車。
這條線路不僅是四川首條“出川高鐵”,還加快了成都與重慶之間的往來速度,加快了“成渝經濟圈”的發展建設。
成都與重慶又被稱為“西南雙子星”;下圖是正在飛馳的成渝高鐵列車 | 攝影師@蔣人可
航空上,炫酷的成都新機場設計方案也于該年確定。
雙流機場則逐漸新增直飛洛杉磯、紐約、奧克蘭等數條國際航線,可謂越來越有國際范兒。
請橫屏觀看,天府國際機場通航后,成都將成為全國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四年來,成都市內的地鐵籌備同樣進行得如火如荼。
2014年,地鐵2號線東延線開通試運營,龍泉和犀浦終于跨越了巨大的空間距離,連接在了一起。
而龍泉的汽車產業以及犀浦的電子產業,皆因為地鐵的便利,擁有了更多機遇。
經過數十年發展,龍泉驛現已是國際知名汽車城;下圖是龍泉驛的汽車制造廠 | 攝影師@嘉楠
2015年,地鐵1號線南延線開通,中心城區與天府新區之間終于有了新的“紐帶”。
2016年,地鐵3號線一期開通,成都地鐵“米”字骨架形成,地鐵成網不再是夢。
成都地鐵3號線“盼達號”主題列車 | 攝影師@兩忘煙水里
一年后,成都首條可在機場直接換乘的10號線與首條環形線路——7號線相繼開通。
成都地鐵馬不停蹄地開啟了“井+環”線網運營時代。
成都地鐵“井+環”線網示意;其中10號線太平園站是全國第一個5G地鐵站,WiFi信號全線覆蓋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這座愈發耀眼的城市,在2016年成為第六座國家中心城市,而成都也將逐漸從國際性區域中心,邁向國際化大都市。
至此,成都張開了更大的懷抱,吸引著更多人的到來。
熙熙攘攘的成都春熙路 | 攝影師@朱建國
2017年,成都甚至頒布了人才新政,規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“蓉漂”可直接落戶,并可獲得政府提供的安家補貼。
如此開放包容的精神,讓這座千年老城迸發出了強勁的活力。
2017年7月26日,申請落戶的大學畢業生排隊等候審核蓋章;自實施人才新政以來,如今已有30多萬“蓉漂”選擇將夢想安放在這里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2017年2月4日,趙雷在《我是歌手》上唱了一首《成都》,這首歌歌詞質樸,旋律簡單,卻讓無數成都人濕了眼眶:
“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……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……”
燈紅酒綠的春熙路 | 攝影師@張艷
《成都》讓成都在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,不少人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
歌詞中提到的玉林西路小酒館,幾乎每天晚上人頭攢動,大街小巷傳來悠揚的旋律。
成都小酒館內的樂隊正在表演 | 攝影師@喜之狼
誰能想到,燈火闌珊的夜幕之下,成都卻正醞釀著一場更大的變革。
2018-2020
③大變局
日益增長的人口與不斷擴大的產業布局,為成都帶來了巨大的難題:土地超載!
這座曾在2000年前用都江堰擋住滔天洪水的城市,卻沒有擋住城市人潮的洶涌澎湃。
2019年據相關媒體報道,成都的實際管理人口已達2100萬;下圖是俯瞰成都平原 | 攝影師@項玥
2018年3月,《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6-2035年)》草案面向社會進行公示。
成都的城市發展跨越龍泉山實施“東進”,延續千年的“兩山夾一城”格局將變為“一山連兩翼”。
成都東部新區范圍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選擇“東進”的成都,不僅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,還拉近了與重慶的距離,為成渝經濟圈助力。
這種突破性變局堪稱成都的“千年之變”,彰顯著成都的智慧和勇氣。
云霧繚繞的成都龍泉山 | 攝影師@嘉楠
同樣是這一年,成都收獲了諸多榮譽與目光,見證著這座城市變革的硬實力。
2018年4月,第一財經發布新一線城市排名,成都蟬聯第一名。
2018年10月,成都榮獲“中國時尚一線城市”,并被人們譽為“潮都”。
成都IFS的大型“哆啦A夢”活動現場,展現著成都的國際范兒 | 攝影師@曹省利
2018年11月,“2018中國幸福城市論壇”評選出了該年最具幸福感城市,成都勇奪桂冠。
除此之外,在GaWC發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,成都緊隨北上廣深之后。
GaWC是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的簡稱,該機構是世界城市排名知名機構之一;下圖是成都夜景 | 攝影師@余書瀚
這一年,成都總共獲得大大小小30多項榮譽,令無數成都人驕傲不已。蜂擁而至的榮譽之外,成都的文化影響力同樣大放光彩。
2018年4月28日,三列“蓉漂”人才主題專列分別在成都地鐵1、7、10號線首發。
專列中或詩意或走心或幽默的文案,被全國網友稱為“最有情懷的主題專列”。
正在成都“蓉漂”人才主題專列上彈吉他的人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但這并非成都地鐵的首輛主題專列,像之前的“盼達號”、“最成都號”、“金沙號”、“書香號”等等,無一不是具有傳播力的熱點事件。
這些頗具創意的列車穿行在成都的四面八方,也穿行進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每位乘客的心中。
乘坐在穿過油菜花田的10號線上,還可以欣賞沿途美麗的田園風光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2019年春節,成都“夜游錦江”登場,流傳千年的動人詩篇在錦江兩岸上演。
歡聲笑語之中,于春節期間上映的《流浪地球》,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。
回望1979年,創立于成都的科幻世界雜志社,發掘了劉慈欣、王晉康、何夕等一批科幻文學作家,由劉慈欣所作的《流浪地球》,便曾刊登在這本雜志之上。
如今成都還誕生了“華語科幻星云獎”和“未來科幻大師獎”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獎項;下圖是2016年華語科幻電影星云獎頒獎盛典現場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僅僅在《流浪地球》播出6個月后,一部完全由成都公司制作的電影引爆網絡。
它便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,首周票房突破5億,最終票房近50億,位居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。
曾經火爆網絡的《十萬個冷笑話》《鎮魂街》等動漫同樣由來自成都的公司制作;下圖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手辦周邊 | 電影人物手辦制作@末那工作室
該電影在票房上的逆天改命,不僅是影片本身的勝利,也代表著國產動漫迎來了全新的制作標桿。
而在動漫行業引領方向的成都,還被不少網友戲稱為“動漫之都”,其近年至少舉辦了數百場漫展的數據,讓這座未來的“動漫之都”信心十足。
B站線下活動Bilibili World落地成都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除此之外,成都的美食、音樂、戲劇等文化產業同樣充滿魅力,共同塑造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。在經濟與文化上全力進發的成都,于2020年5月6日,正式開啟了新格局。
這一天,成都東部新區掛牌,“一山連兩翼”從規劃中落地。4個月后,全國首條駛入中心城區的市域快線18號線開通,它穿越龍泉山,連接新機場,象征著成都的“東進”正加速實現。
穿越龍泉山隧道的18號線時速最高可達140km,從火車南站至天府國際機場最快只需32分鐘,并且它采取了“站站停”、“跨站跳停”以及直達的混跑模式,兼顧市區通勤、機場快速直達等多樣化出行需求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11月3日上午,一架編號為B-10VC的校驗飛機,降落在東部新區天府機場的跑道上。
這個萬眾期待的新機場,正式迎來“第一飛”。
“飛行校驗”指為保證飛行安全,用裝有專門校驗設備的校驗飛機飛行;下圖是2020年的“天府第一飛”,成都天府機場將于2021年正式投用 | 攝影師@岑崚玉
雖新年將至,但成都的巨變并未結束,截至12月18日,成都今年已有5條地鐵線路通車。
其中6號線是全國一次性開通里程最長、站點最多的軌道交通線路。
該線路還經過西部地區最大的博覽會展中心之一成都西部博覽城;下圖是2018年正在建設中的地鐵6號線 | 攝影師@尹攀
而成都地鐵的第二條環線9號線,則是我國中西部首條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。
其運行車輛采用了目前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——GoA4全自動運行系統,可自動喚醒、自動發車、自動運行、自動折返、自動洗車、自動休眠。
9號線駕駛室視角中的前行過程令人炫目;9號線設有開放式司機室,可方便乘客欣賞軌道內的景象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除此以外,成都地鐵8號線還串聯起成都理工大學和四川大學。
青春洋溢的學子們可以通過這條線路直達“東郊記憶”,感受文化與藝術在此匯聚。
成都東郊記憶被稱為“中國的倫敦西區”,是國家音樂產業基地 | 攝影師@蔣人可
密集成網的成都地鐵,不僅成為了人們出行主要的交通方式,也讓主城與郊區的邊界逐漸消失,“雙城生活”終于變為了“一個成都”。
串聯成都中心城區、溫江區與雙流區的17號線,最高時速達140千米;下圖是17號線駛出黃石站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5線齊發的成都地鐵,讓成都每萬人所擁有的地鐵公里數,已與世界軌道頭部城市東京相接近。
其運營總里程也突破了500千米,超越深圳成為中國地鐵里程第四城。
成都人都熟悉“成都地鐵,生活一脈”這句Slogan;下圖是17號線上的工作人員,帥哥美女如云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十年間,令人震撼的成都速度,讓人不禁感慨白駒過隙,歲月匆匆。
曾經人煙稀少的天府大道,現在已是經濟、交通、景觀的中軸線,繁華無比。
成都東三環夜景 | 攝影師@朱駿杰
曾經一望無際的城外郊區,現在已與老城區比肩而立。
曾經沒有地鐵穿梭的土地,現在地鐵已交織成網,每日繁忙運行。
燈火闌珊的成都2號線 | 攝影師@嘉楠
曾經限制城市發展的層巒疊嶂,現在已成為溝通成都兩翼的“綠色橋梁”。
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又被稱為城市綠心,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內部森林公園;下圖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山觀景臺 | 攝影師@王進
曾經深居內陸,毫無沿海城市開放之便利的成都,現在已是我國重要的內陸口岸,近30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戶,“朋友圈”遍布全球。
如今,這里既有慢悠悠的老本味,又有快節奏和現代化,既有200多處歷史建筑古樸動人,又有國際化商圈霸氣外露。
成都九眼橋夜景,繁華又古樸 | 攝影師@樊小喆
其休閑巴適與繁華時尚,足以令全國人民羨慕不已,而這里展現出的包容與開放,讓無數人贊嘆“來了成都便不想離開”。
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,這里的燈紅酒綠中,有年輕人的娛樂至上,徹夜通明的寫字樓里,也裝滿了奮斗者的幸福未來。
在成都IFS前拍婚紗照的年輕人 | 攝影師@王紅強
短短十年,不僅是成都的新時代,也是每一位親歷者的新時代。
當冬日的夜色抹去最后一縷殘陽,這座千年之城所閃耀的,又將是全新的未來。
請橫屏觀看,夜幕下的成都璀璨無比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- 本 文 創 作 團 隊 -
撰稿 | Choco莉
圖片 | 潘晨霞
地圖 | 陳志浩
設計 | 楊寧
審校 | 張照
【參考文獻】
[1]李霞等.改革開放40年成都經濟發展道路[M].四川人民出版社,2018.
[2]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.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(2019),2019.
[3]成都市規劃管理局.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6-2035年),2016.
【招聘】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城市地理、人文地理、經濟地理、自然地理、天文生物、歷史考古、建筑等各領域撰稿人,以及商務策劃等,請在后臺回復“招聘”即可查看
... The End ...
星球研究所
一群國家地理控,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
原標題:《成都,進擊的十年!》
閱讀原文
一群國家地理控,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

十年,成都GDP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從第13名躍居到第7名,經濟總量跨入“萬億俱樂部”。
2010-2019年中國城市GDP排名TOP15 | 制圖@楊寧&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2010-2016年成都城建面積變化示意;2017年及以后暫無衛星數據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2010-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變化 | 制圖@楊寧&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在成都能夠遙望雪山同樣是成都的熱點話題之一 | 攝影師@嘉楠

有上千年歷史的文殊院與成都CBD同框 | 攝影師@余書瀚

翻滾著大量辣椒的成都火鍋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對于這座擁有“三千年煙火人間”的城市來說,短短十年,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?
又為其帶來了怎樣的意義?
2010-2013
①新征程
2010年9月19日,剛過而立之年的“天府第一鐘”停擺。
大鐘所在的成都電信樞紐大樓面臨被拆除的命運,這座堪稱上世紀成都地標的“老鐘樓”,將徹底變為歷史。
成都老鐘樓 | 攝影師@王毅

地鐵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之一,它不僅能串聯起土地與財富,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,漸漸改變著人們的城市記憶。
1號線開通當日在地鐵上拍照的人們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雖然這條線路只有18.13千米,但它卻是溝通成都南北最重要的生命線之一。
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路線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2010年9月1日,中共四川省委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天府新區規劃,這個未來將震驚世人的藍圖,漸漸在一片茫茫無際的田野上萌芽。
成都天府新區規劃范圍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隨后,成都一路向南發展,在農田村莊上鋪設大道、建設橋梁,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,也自道路兩旁拔地而起。
曾經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已繁華無比;下圖是科技感十足的五岔子大橋與遠處的天府大道同框 | 攝影師@王毅

2011年底,天府新區正式從規劃階段步入全面建設階段,其規劃人口達580萬至630萬,相當于再造一個“新成都”。
如今的天府新區已是成都的第二個核心城區 | 攝影師@姜曦

這是成都東站新建后發出的首趟列車,標志著西南地區規模最大、功能設施最先進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客運站已正式投入運營。
成都東站中密集的人流 | 攝影師@小藝

成都與全國的連接,更為緊密。
從成都東站出發的成昆高鐵正向昆明飛奔而去 | 攝影師@蔣小翼

2012年9月,途經成都東站的2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,成都的西北至東南地區通過地鐵連接起來,成都地鐵開啟了“十”字運營時代。
1號線與2號線一期路線示意;通過地鐵2號線,人們無需出站即可換乘火車,大大節約了出行時間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通過這條地鐵,從犀浦(郫都區)“進城”的時間由兩小時大大縮短至半小時。
2號線西延線 | 攝影師@尹攀

三年間,成都萬象城、金牛萬達廣場、來福士廣場等集商業、辦公、娛樂于一身的“城市綜合體”紛紛入駐,不斷沖擊著春熙路、騾馬市、鹽市口為代表的傳統商圈。
地鐵1號線沿線的天府大道也于2012年再次升級,規劃長度150千米,是全球最長的城市中軸 | 攝影師@蔣小翼

其中環球中心總面積達170多萬平方米,相當于7個鳥巢,20個悉尼歌劇院,不少人戲稱如今它是環球中心,未來,它將是宇宙中心。
俯瞰環球中心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
它便是蓉歐班列,中歐班列的支線之一,“一帶一路”上的重要陸路紐帶。
蓉歐班列路線示意;截至2019年,蓉歐國際班列通達24個海外城市,全年開行1591列,開行量位居全國第一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自此,以成都為樞紐的這條國際通道,串聯起了西部的廣袤腹地,串聯起了泛歐泛亞的巨大市場。
而成都,也將成長為世界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節點。
2014-2017
②大爆發
2014年,開放發展的成都,商業地產迎來了最璀璨的一年。
新年第一天,成都的頂級商場IFS正式開業,隨后吸引了普拉達、迪奧等奢侈品牌入駐,代表著成都街頭的潮流前沿。
而“爬上”IFS大樓的大熊貓,則以“屁股露于人前”的獨特姿勢,成為諸多游客拍照打卡的網紅地。
仰望成都IFS(成都國際金融中心) | 攝影師@李毅恒

自此,成都春熙路商圈煥然一新,并逐漸成長為全球矚目的百億級商圈,于新一線城市中獨領風騷。
在太古里街上漫步的人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但商業的爆發并非成都崛起的全部,對于這片曾有“蜀道難”之稱的土地來說,大山的阻隔,是其發展的巨大制約。
遙望成都四周的大山 | 攝影師@王鈺權

2015年,隨著第二繞城高速公路開通,成都成功連接周邊12個區縣,人們兩小時左右即可繞成都一圈。
成都放射+環狀公路交通示意;其中第二繞城高速于2017年更名為“六環”,成都成為繼北京后全國第二個有“六環”的城市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這條穿越了7座特長隧道的鐵路,讓西安到成都的最短時間,竟從11小時縮短到3個半小時。
請橫屏觀看,西成高鐵穿越油菜花田 | 攝影師@靳晰

這條線路不僅是四川首條“出川高鐵”,還加快了成都與重慶之間的往來速度,加快了“成渝經濟圈”的發展建設。
成都與重慶又被稱為“西南雙子星”;下圖是正在飛馳的成渝高鐵列車 | 攝影師@蔣人可

雙流機場則逐漸新增直飛洛杉磯、紐約、奧克蘭等數條國際航線,可謂越來越有國際范兒。
請橫屏觀看,天府國際機場通航后,成都將成為全國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
2014年,地鐵2號線東延線開通試運營,龍泉和犀浦終于跨越了巨大的空間距離,連接在了一起。
而龍泉的汽車產業以及犀浦的電子產業,皆因為地鐵的便利,擁有了更多機遇。
經過數十年發展,龍泉驛現已是國際知名汽車城;下圖是龍泉驛的汽車制造廠 | 攝影師@嘉楠

2016年,地鐵3號線一期開通,成都地鐵“米”字骨架形成,地鐵成網不再是夢。
成都地鐵3號線“盼達號”主題列車 | 攝影師@兩忘煙水里

成都地鐵馬不停蹄地開啟了“井+環”線網運營時代。
成都地鐵“井+環”線網示意;其中10號線太平園站是全國第一個5G地鐵站,WiFi信號全線覆蓋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至此,成都張開了更大的懷抱,吸引著更多人的到來。
熙熙攘攘的成都春熙路 | 攝影師@朱建國

如此開放包容的精神,讓這座千年老城迸發出了強勁的活力。
2017年7月26日,申請落戶的大學畢業生排隊等候審核蓋章;自實施人才新政以來,如今已有30多萬“蓉漂”選擇將夢想安放在這里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“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……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……”
燈紅酒綠的春熙路 | 攝影師@張艷

歌詞中提到的玉林西路小酒館,幾乎每天晚上人頭攢動,大街小巷傳來悠揚的旋律。
成都小酒館內的樂隊正在表演 | 攝影師@喜之狼

2018-2020
③大變局
日益增長的人口與不斷擴大的產業布局,為成都帶來了巨大的難題:土地超載!
這座曾在2000年前用都江堰擋住滔天洪水的城市,卻沒有擋住城市人潮的洶涌澎湃。
2019年據相關媒體報道,成都的實際管理人口已達2100萬;下圖是俯瞰成都平原 | 攝影師@項玥

成都的城市發展跨越龍泉山實施“東進”,延續千年的“兩山夾一城”格局將變為“一山連兩翼”。
成都東部新區范圍示意 | 制圖@陳志浩/星球研究所

這種突破性變局堪稱成都的“千年之變”,彰顯著成都的智慧和勇氣。
云霧繚繞的成都龍泉山 | 攝影師@嘉楠

2018年4月,第一財經發布新一線城市排名,成都蟬聯第一名。
2018年10月,成都榮獲“中國時尚一線城市”,并被人們譽為“潮都”。
成都IFS的大型“哆啦A夢”活動現場,展現著成都的國際范兒 | 攝影師@曹省利

除此之外,在GaWC發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,成都緊隨北上廣深之后。
GaWC是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的簡稱,該機構是世界城市排名知名機構之一;下圖是成都夜景 | 攝影師@余書瀚

2018年4月28日,三列“蓉漂”人才主題專列分別在成都地鐵1、7、10號線首發。
專列中或詩意或走心或幽默的文案,被全國網友稱為“最有情懷的主題專列”。
正在成都“蓉漂”人才主題專列上彈吉他的人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這些頗具創意的列車穿行在成都的四面八方,也穿行進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每位乘客的心中。
乘坐在穿過油菜花田的10號線上,還可以欣賞沿途美麗的田園風光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歡聲笑語之中,于春節期間上映的《流浪地球》,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。
回望1979年,創立于成都的科幻世界雜志社,發掘了劉慈欣、王晉康、何夕等一批科幻文學作家,由劉慈欣所作的《流浪地球》,便曾刊登在這本雜志之上。
如今成都還誕生了“華語科幻星云獎”和“未來科幻大師獎”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獎項;下圖是2016年華語科幻電影星云獎頒獎盛典現場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它便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,首周票房突破5億,最終票房近50億,位居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。
曾經火爆網絡的《十萬個冷笑話》《鎮魂街》等動漫同樣由來自成都的公司制作;下圖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手辦周邊 | 電影人物手辦制作@末那工作室

而在動漫行業引領方向的成都,還被不少網友戲稱為“動漫之都”,其近年至少舉辦了數百場漫展的數據,讓這座未來的“動漫之都”信心十足。
B站線下活動Bilibili World落地成都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這一天,成都東部新區掛牌,“一山連兩翼”從規劃中落地。4個月后,全國首條駛入中心城區的市域快線18號線開通,它穿越龍泉山,連接新機場,象征著成都的“東進”正加速實現。
穿越龍泉山隧道的18號線時速最高可達140km,從火車南站至天府國際機場最快只需32分鐘,并且它采取了“站站停”、“跨站跳停”以及直達的混跑模式,兼顧市區通勤、機場快速直達等多樣化出行需求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這個萬眾期待的新機場,正式迎來“第一飛”。
“飛行校驗”指為保證飛行安全,用裝有專門校驗設備的校驗飛機飛行;下圖是2020年的“天府第一飛”,成都天府機場將于2021年正式投用 | 攝影師@岑崚玉

其中6號線是全國一次性開通里程最長、站點最多的軌道交通線路。
該線路還經過西部地區最大的博覽會展中心之一成都西部博覽城;下圖是2018年正在建設中的地鐵6號線 | 攝影師@尹攀

其運行車輛采用了目前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——GoA4全自動運行系統,可自動喚醒、自動發車、自動運行、自動折返、自動洗車、自動休眠。
9號線駕駛室視角中的前行過程令人炫目;9號線設有開放式司機室,可方便乘客欣賞軌道內的景象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青春洋溢的學子們可以通過這條線路直達“東郊記憶”,感受文化與藝術在此匯聚。
成都東郊記憶被稱為“中國的倫敦西區”,是國家音樂產業基地 | 攝影師@蔣人可

串聯成都中心城區、溫江區與雙流區的17號線,最高時速達140千米;下圖是17號線駛出黃石站 |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其運營總里程也突破了500千米,超越深圳成為中國地鐵里程第四城。
成都人都熟悉“成都地鐵,生活一脈”這句Slogan;下圖是17號線上的工作人員,帥哥美女如云 | 圖片來源@成都地鐵

曾經人煙稀少的天府大道,現在已是經濟、交通、景觀的中軸線,繁華無比。
成都東三環夜景 | 攝影師@朱駿杰

曾經沒有地鐵穿梭的土地,現在地鐵已交織成網,每日繁忙運行。
燈火闌珊的成都2號線 | 攝影師@嘉楠

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又被稱為城市綠心,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內部森林公園;下圖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山觀景臺 | 攝影師@王進

如今,這里既有慢悠悠的老本味,又有快節奏和現代化,既有200多處歷史建筑古樸動人,又有國際化商圈霸氣外露。
成都九眼橋夜景,繁華又古樸 | 攝影師@樊小喆

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,這里的燈紅酒綠中,有年輕人的娛樂至上,徹夜通明的寫字樓里,也裝滿了奮斗者的幸福未來。
在成都IFS前拍婚紗照的年輕人 | 攝影師@王紅強

當冬日的夜色抹去最后一縷殘陽,這座千年之城所閃耀的,又將是全新的未來。
請橫屏觀看,夜幕下的成都璀璨無比 | 攝影師@天空映像

撰稿 | Choco莉
圖片 | 潘晨霞
地圖 | 陳志浩
設計 | 楊寧
審校 | 張照
【參考文獻】
[1]李霞等.改革開放40年成都經濟發展道路[M].四川人民出版社,2018.
[2]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.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(2019),2019.
[3]成都市規劃管理局.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6-2035年),2016.
【招聘】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城市地理、人文地理、經濟地理、自然地理、天文生物、歷史考古、建筑等各領域撰稿人,以及商務策劃等,請在后臺回復“招聘”即可查看
... The End ...
星球研究所
一群國家地理控,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
原標題:《成都,進擊的十年!》
閱讀原文
關鍵詞 >> 湃客,成都
特別聲明
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,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,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,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。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://renzheng.thepaper.cn。